艾草粿
菜包粿則有「鹹的包金,甜的包銀」的吉祥意義,它也是糯米的製品。自古民間也深信艾草有避邪去厄,祈福招財,保平安的作用,因用途廣泛,還有"神仙草"的美譽。
【材料及配方】:
◎ 外皮材料:香蕉葉 適量、糯米粉 600g、蓬萊米粉600g、溫水965cc、艾草碎末15g、黃砂糖375g
◎ 餡料:紅蔥酥4湯匙、蘿蔔絲190g、乾香菇12朵、豬絞肉 200g、花生油2湯匙
◎ 調味料:醬油2湯匙、香油1湯匙、味霖1湯匙、糖2湯匙、鹽2湯匙、五香粉2湯匙、胡椒2湯匙
【料理方法】:
1. 艾草洗淨,放入水中以中火煮約半小時,擠乾水份後,將它剁碎備用。
2. 香蕉葉洗淨,剪成適當大小,平均抹上少許沙拉油;蘿蔔絲洗淨、乾香菇泡軟,切丁備用。
3. 外皮材料,將糯米粉、蓬萊米粉,加入965㏄的水,製成糯米粉糰,再依序加入糖及艾草混合均勻,揉製成光滑有彈性的糯米粉團。
4. 起油鍋,將香菇、開陽及絞肉炒香,加入調味料,再放入紅蔥酥及蘿蔔絲拌炒至熟香起鍋,放涼備用。
5. 將艾草糯米團平均分成約40等份,再一一捏成小碗狀,中間厚邊緣薄,再分別包入餡料,做成圓形狀後,底部中間小心包攏捏合,並把底部收合處,放在香蕉葉上。
6. 蒸籠水煮開,鋪上蒸籠布,再放入作法5,蒸8分鐘,掀蓋透一下氣,再蒸2分鐘,將蒸好的粿待稍涼即可。
◎ 喜吃甜食者可將內餡變化以甜蕃薯泥或甜芋頭泥替代。
◎ 傳統米製點心的包法,比麵食類簡單,因為米糰皮沒有筋性而是黏性,所以容易黏合,捏合時不需像包子那樣捏褶子,直接用拇指把餡往下壓,另一手虎口把米糰皮收攏捏緊即可。
◎ 蒸煮時間到前,稍微掀開蒸籠蓋讓蒸氣從旁透出,可以避免菜包漲得太大再塌下而變形。
註:客家米食等的皮本來就是以糯米和蓬萊米各半磨漿做成。糯米加了蓬萊米後比較爽口,也比較能定形不會軟塌。為符合現代家庭製做方便,改用水磨糯米粉加少量蓬萊米粉,口感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