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 處】:**高誌鍵老師** 【材 料】:蓬萊米粉300g、全蛋600g、海藻糖60g、鹽2g、細砂白糖180g、牛奶(無糖豆漿)195g、沙拉油105g。 【做 法】: 1. 全蛋分成蛋白(不要有蛋黃,油脂混入)蛋黃。 2. 蛋黃加海藻糖攪拌均勻至泛白。 3. 依序加入沙拉油、無糖豆漿,拌勻再倒入蓬萊米穀粉拌勻麵糊。 4. 蛋白加1/3細砂糖、鹽打起泡,再分2次加入砂糖,至濕偏乾性發泡。 5. 取1/3打發蛋白拌入蛋黃麵糊中輕拌勻,再倒回剩下打發蛋白中拌勻。 6. 將麵糊倒入模中,表面用牙籤畫圓輕敲2~3下。 7. 上下火170℃烤20分鐘。
鼠麴粿則有「鹹的包金,甜的包銀」的吉祥意義,它也是糯米的製品。又稱"草仔粿"為清明掃墓祭品,也是糯米製品,只是添加了"鼠麴草"又名"清明草",使成品帶有鼠菊草的清香。 【材料及配方】: ◎ 外皮材料:糯米粉380g、蓬萊米粉100g、溫水385cc、砂糖2大匙、鼠麴草碎末100g、香蕉葉適量。 ◎ 餡料:豬絞肉半斤、蝦皮3.5大匙、蘿蔔絲乾約85g、蔥酥3.5大匙。 ◎ 調味料:沙拉油3大匙、味霖1大匙、醬油3大匙(看蘿蔔絲的鹹度調整)、白胡椒粉適量、太白粉1大匙。 【料理方法】: 1. 將蘿蔔絲洗淨瀝乾,剪成小段. 蝦皮洗淨瀝乾。 2. 起油鍋,先把蝦皮爆香,加入絞肉翻炒至鬆散,加入醬油、味霖、胡椒粉炒勻。 3. 加入蘿蔔絲炒勻後熄火,加油蔥酥拌勻,開火加入太白粉水勾芡,盛盤放涼備用。 4. 外皮材料,將糯米粉、蓬萊米粉,加入385㏄的水,製成糯米粉糰,再依序加入細砂糖及鼠麴草混合均勻,製成光滑有彈性的糯米粉團。 5. 將鼠麴草糯米團平均分成約16等份,再一一捏成小碗狀,中間厚邊緣薄,分別包入餡料,做成圓形狀後,底部中間小心包攏捏合,並把底部收合處,放在香蕉葉上。 6. 蒸籠水煮開,鋪上蒸籠布,再放入作法5,蒸8分鐘,掀蓋透一下氣,再蒸2分鐘,將蒸好的粿,待稍涼即可。 ◎ 喜甜食者可將內餡以甜蕃薯泥或甜芋頭泥替代。 ◎ 包時不用像包包子那樣捏褶子,只需以拇指將餡往下壓,另一手虎口把麵皮收攏捏緊即可。 ◎ 蒸煮時間到前,稍微掀開蒸籠蓋讓蒸氣從旁透出,可以避免菜包漲得太大再塌下而變形。 註: 客家米食等的皮是以糯米和蓬萊米各半磨漿做成。糯米加了蓬萊米後比較爽口,也比較能定形不會軟塌。為符合現代家庭製做方便,改用水磨糯米粉加少量蓬萊米粉,口感相同。
【份 量】:約1公斤/次。 【材 料】:米鬆餅粉100g、無鹽奶油80g、巧克力塊40g、二砂糖40g、雞蛋3顆、可可粉35g、牛奶60g、烤核桃碎80g。 【做 法】: 1. 核桃先以160℃烤15分鐘有香氣,冷卻再分剝成小塊。 2. 無鹽奶油隔水溶化後,加入巧克力塊、二砂糖溶化。 3. 依序先加入牛奶拌勻,再慢慢加入全蛋液,邊加邊拌勻。 4. 加入米鬆餅粉、可可粉拌勻。 5. 加入部分核桃(留部分鋪表面)。 6. 電子鍋中擺放氣炸烘焙紙杯(十人份電子鍋,16公分*4.5公分),再倒入米糊。 7. 按下煮飯模式,待完成後以探針確認是否熟透即可。
【份 量】:50公克/顆,約6~7顆。 【材 料】:米鬆餅粉200g、火鍋豆腐135g~150g(依豆腐含水量調整)、適量的鮮奶或豆漿。 【做 法】: 1. 材料拌勻成糰,表面呈現光滑即可(若米糰較乾可加鮮奶或無糖豆漿微調)。 2. 分切50公克/顆,米糰整型、靜置鬆弛30分鐘。 3. 依喜好做成饅頭或者包餡。 4. 盛半鍋水,水煮滾後中火蒸10-15分鐘,時間可依體積大小微調。
林氏家族原先在老家長--先父林恩歸先生經營之下,創立油脂公司以及飼料公司,在光復初期,接受政府委託為美國援助台灣農產品指定工廠,如今各兄弟相互提攜,共同發展事業,目前本公司相關企業有: